首页 > 辽宁频道 > 乡镇在线正文

美丽乡村“当家人”——记大石桥官屯镇交干村长王庆朋

【时间】2019-11-22 10:07:43  【阅览】

分享:

(本网讯:主任记者孙守印)这是一个既没有厂,也没有矿,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村庄。可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村长主任王庆朋的张罗下,在富了不忘家乡的企业家的资金支持下,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村子变绿了,每当夜晚来临,明亮的路灯把谧静的村落照个灯火通明,人们的脸上写满了惬意和希望,整个村子充盈着欢乐与生机,一幅美好的乡村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这儿逐渐成为乡村建设的新版本——“最美乡村”。

改变村貌 凝聚人心
“我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就是想让交干村的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无论有多少困难,我都愿意去做。”王庆朋在采访时告诉记者,由于在农村长大,自己对农村和农民有一种天生的情感,自己一直有着一个美丽的乡村梦。把村里的环境变美,让村民过上“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活,是王庆朋的追求,他也一直这样坚持着。为了当好这个“当家人”,他毅然放下了自己家经营多年的生意,开始设计他理想中的“农业梦”,带领村民们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迈进。

2015年他在交干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村貌建设热潮,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全面启动。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自己的柴垛、猪圈要拆除,一些村民开始很有抵触情绪。“战斗”刚开始,就有村民找上了门——四爷说:“你敢砍我的树,我就死给你看!”大娘说:“凭啥先拆我家茅房?”三叔说:“我家门前几代人住都是这么宽,你要扩,占了我的园田地,得补偿。”……面对巨大的阻力,王庆朋并没有畏难退缩,带领村班子与不理解他们的群众开始了艰难地博弈。带着村民外出考察参观,让大家感受整治村容村貌的必要性,体验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环境。然后不分白昼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连续不断上门做炕头上拉家常、摆道理,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有一户因扩宽路要占用他家一个小斜角,任凭王庆朋跑断腿、磨破嘴就是不答应,老人说不通,就给远在南方做生意的老人儿子多次打电话,让孩子来劝说老人……千帆竞发看龙头。在他的动员下,班子成员、党员干部首先带头拆掉自家的路边厕所和栏舍,砍倒了欺街的树,村民代表主动拆掉了占道的房…… 他还亲自带头下河捡垃圾,亲自动手整理村民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行动最有说服力,慢慢地,村民的思想通了,村庄整治由最初两委班子的“小合唱”变为全体村民的“大合唱”。整整六个月他起早带晚,沟通协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吃住在一线,早六点,晚七点,查安全,督进度,抢攻会战。半年时间,全村共拆除144座牛栏、猪圈、厕所,合计拆除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村道干净了,河道通畅了,流水清澈了,原先“脏乱差”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路通了、灯亮了。 慢慢的群众理解了,支持了,他的想法也就越来越多了。买树苗,种花草,让村子美起来,修建各种文体场所,让村里活起来,把民心聚起来。

栽种梧桐树800棵,银杏树160棵,光辉海棠2000棵,小桃红树300棵,冷香玫瑰1200株,花草近21万株,种植绿化带6000米。村子变绿了,变美了。以前通往各家各户的凹凸不平的土渣路,雨天“和稀泥”、晴天“扬灰面”,自行车只能推着走,汽车进了村庄在这儿也常常“抛锚”,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户门口,总长大约有二十公里,出门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走泥巴烂路了。原来路边就是臭水沟,现在路边沟全部用水泥青石垒砌有600延长米。农户破损的院墙700多延长米重新改造、修建。以前村里到处都是露天厕所,夏天苍蝇到处飞,蚊子也多,特别是夏天,再赶上下雨,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现在我们村全部用上了卫生厕所,全村现有卫生厕所101座。过去垃圾都是路边、河沟随处倒、随手扔,垃圾堆积如山,现在村里修建了固定永久性垃圾池6个,聘用了13名卫生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买了垃圾车,从早上七点就开始清运主道沿线和村里的垃圾,形成垃圾户集、村运、村处理了,评出五星卫生文明户10户,四星卫生文明户100户。两个文化广场建成了,配有健身器材、体育设施、绿化植被等,每天傍晚,广场可热闹了,跳广场舞,体育健身,三五成群拉家常,谈天说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灯光篮球场,已经举办了两届篮球赛。“上门做思想工作,大道理讲和谐社会和睦相处,小道理讲改善居住环境,让生活更美好。他为人公平公正,没有私心,令人心服口服。”村会计告诉记者。

情系乡亲 不忘初心
“有事儿找王主任”,这是村民们说的最多得一句话。作为“当家人”,大到村里的发展思路,小到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王庆朋都了然于心。村里有留守老人,他时常上门唠唠家常,问问冷暖;哪家有什么困难了,他也心中有数,时常上门帮衬一把;史大哥孤身一人,腿脚不利索,小卖店的帐他去结了,遇到了,再拿上个三头五百的接济一下;2018年的6月,村民付余的妻子孕期高血压引起早产,在鞍山住院生下孩子,孩子出生只有1斤6两。由于家里条件不好,没钱抢救孩子,就想忍痛放弃。王庆朋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和深圳的耿氏集团及在外地的几个好友联系请求帮助,积极筹措资金,发动全村村民为他家捐款。他很快把筹集到的16万元送到医院,救回了二条生命。现在孩子一切正常,健康成长。每当村民家中有婚丧嫁娶时,他都会带头组织村干部一同前往帮忙操办,跑前跑后,特别是有人去世,出殡那天无论走多早,他都会从大石桥开车赶过来。“有时怕睡过站了,一两点钟醒了就不敢睡了。” 李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可几千元的学习费用让一家人愁眉不展。他得知后主动包揽了李丹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资助她完成学业。去年,李丹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他仍然承担起孩子的一切费用,并承诺只要孩子愿意读,我会一直供下去。

在危房改造过程中,他多次到村民家里协调沟通,在政策允许范围之内,尽可能圆满地解决村民的住房问题。对待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村民,王主任更是满怀深情,解囊相助。几年来,人们已记不清他出资多少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无论谁家有事,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谁家有重大变故,总能握到他温暖的双手。逢年过节,他都会和耿氏集团的董事长耿波一道为村里的老人和特困户送慰问金。年满六十五周岁的老人600元,特困户每户1000元。走得多了,做得实了,村民对这位朴实的村主任所做的努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村民都将她当作自家人,一捧自己种的花生,一个热气腾腾的玉米,一捆刚摘回的蔬菜,村民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位全心全意为村庄发展着想、为村民奔忙的“当家人”的感谢和敬意。如今,倡导文明、孝老敬亲、友爱和谐的社会风尚已在交干村逐步形成,美丽乡村的新生活正在村民们的笑脸上“靓”出来。说起村里的变化,77岁的老人于大爷感慨良多,他说:“我们村和以前相比,可真是天壤之别。以前垃圾遍地,牛羊狗乱跑。现在,在王主任的带领下,村里道路宽敞了,村里干净了,村民富裕了,我们生活也有奔头了,大家都希望庆朋这个村主任一直当下去。”从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磨砺成乡亲们能托付信任的男子汉,有人问他:“作为村里的当家人,你累不?”他笑着回答:“年轻人嘛,铁打的。”“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路还很长,肩上的责任重了才有压力。”王庆朋说,“既然乡亲们信任我,选我为村干部,我就得为村里多干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一直往前走,决不能往后退,决不能忘了初心。”

躬行实践 牢记使命
“想干事,能干事,没有半点私心”,这是村民对我们这位村主任的真实评价。村官工作繁琐复杂,家长里短,田间地头,每天忙里忙外。王庆朋每天早上早早开车,从距村15公里的市里来到村里,骑上他的电动摩托,穿行于每条街道。“这儿的垃圾没清理好,赶紧再来清理一下。”“张家门前的路灯昨晚没亮,修一修……”看到的,村民反映的各种大事小情,他立即处理。他常常私车公用,从不向村里报销汽油费,招待费就更没有报过一分钱。凭着一颗责任心,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地耕耘着。“自从他当上村主任,家里的大事小事就没管过,村里一忙就不回家。大孩子都上高中了,什么补课、考试他从没过问,也没送过一次,陪过一次。他心里只有村,没有我们娘仨。”面对妻子的抱怨,王庆朋笑而不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之人。深谙此道的王庆朋与第一书记齐心协力,把基层党建工作贯穿农村各项工作始终,强班子、带队伍、强堡垒、树先锋。他积极邀请党校的老师来村里给全体党员讲党课,自己也亲自给党员们上党课。他与党员同志进行谈心,交流思想,团结村“两委”同志、党员同志和小组长,共同为发展村经济和村里各项事业努力奋斗。大家在他的带领下,拧成一股绳,抱成一个团,以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开创交干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武装头脑还要落实行动。为了让基层党建工作更扎实、堡垒更坚固、教育更全面,王庆朋还积极责成有关同志开展搜集资料、撰写文字稿、寻找珍贵照片、版面设计等项工作,使得村部建设焕然一新。一幅幅经过精心设计,图文并茂、标新立异、言简意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立家规、树家风、传家训、扬家德文字板块等跃然墙上。“凝聚党心,服务群众。干部多跑一趟腿群众少费一份心。真心换真心,服务聚人心。便民连着你我他。”“这,不光是贴在墙上,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这样做,要达到这个目的,收到这样的效果。”“村务、财务公开上墙,遇事召开村委会、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实行“四议一审两公开”,每月召开两次村民代表会,共同商讨村里的大事小情。特别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组织党员通过远程教育认真学习领会主题教育精神实质。不在家的党员我们通过微信群进行学习,体弱年纪大的老党员,我们把学习资料送到家。这些事情我们主任都要亲力亲为。”第一书记方浩说道。 思想上引领,行动上立标,发挥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效应,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这就是王庆朋在交干村党建工程上书写的精彩篇章!

村民要想生活更美好,必须腰包鼓钱袋足。为了让村民致富有门路、走捷径,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为此他也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召开了多次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研究,群策群力,共谋发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村里的低保户原来40户,现在只剩13户了。村里有中小型服装厂6家,有养殖大户12户,年存栏育肥猪2000头以上,种猪80头以上,玉米种植大户3户,大朋油桃7户,蔬菜大棚11栋,其他养殖户5户,有超市6个,饭店2家,专业建筑工程队80余人,人尽其才。

杏柴沟水库,那里三面环山,风景优美,现在有人在那建了“水库人家”农家院,是垂钓、度假、观景的好去处。 “我们村现在是‘美丽乡村’、‘文明村’、‘美丽示范村’和‘党建示范点’,各兄弟乡镇都来我们村里参观学习。”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王庆朋作为一名村干部,他深深的扎根在交干村这片沃土上。 “就是想趁年轻,为家乡做点事,能为百姓做点实事,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交干村人,我想改变交干村现状,实现全村人共享文明、共同致富的愿望。”村主任王庆朋最后告诉记者说:“村里的变化,村里的今天,最应该感谢的一个人是从我们村里走出去的耿氏家族,在深圳做珠宝、房地产、旅游生意,他们富了不忘家乡父老,经常回家看望,只要是公益事业,他们就慷慨解囊,几年来为家乡修路、栽树、救助贫困等公益事业投资300余万元。”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liaoningpindao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