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首席记者孙守印记者孙晓星)“加强巡逻,注意迷镇山景区附近交通流量,有情况及时汇报……”“真实惠路口,晚高峰马上到了,注意控制车流,引导行人安全通过马路!”“打开肩灯,注意安全,分流陆合岗路口车辆……”这个手拿对讲机,对着辖区视频监控大屏幕,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频繁喊话的人,就是大石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城区中队中队长孙光聚。
“再有300多天,我就要脱下这身荧光绿了。当了22年的中队长,是目前营口交警唯一最老的中队长,当交警是我众多职业的首选,所以苦和累我无怨无悔。虽然有万般不舍,可是……”说到这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所以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要把交警最好的形象留给年轻人。”言语不多,表达的却是一名老交警的心声。

早上班 晚下班 用行动赢得信任 有着12年军营经历的孙光聚,1997年脱下军装,穿上臧蓝,从一名军人变成一名公安交警,虽然身份变了,制服换了,但不变的是融入血脉的能打胜仗的英雄军魂,是根植在心底的护国安邦、守护家园的崇高使命,是与部队一脉相承的具有公安特色的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过硬作风。
从警以来,孙光聚几乎走遍了大石桥市交警大队各中队。2000年任机动队副队长,2003年任中队长,2019年任城区中队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以一名党员的标准、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正是部队的锤炼和公安队伍的历练,让他在从警路上无惧风雨、一往无前,以永恒坚守践行了公安交管人的初心使命。
孙光聚所在的城区中队地处城区中心地段,辖区有南街、钢都、石桥、金桥四所小学,实验中学、第一高级中学、三高中、职业高中、信威学校和一所幼儿园,辖区内还有蔬菜批发市场、真实惠购物广场、旧物市场、陆合医院等人群聚集场所,是大石桥市区东、南、西三面出入口交汇处,每天车流量高达几万辆次,加之辖区所在区域路窄,停车困难,存在巷多、人多、车多、交通高峰点多等特点,辖区一旦交通不畅,那大石桥市区就会出现梗阻。为此,作为中队长的孙光聚,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时来到中队,根据当天城区车的流量、警力情况安排勤务,并带头参加护学岗、疏导交通、秩序维护、巡逻检查等工作,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下班后,孙光聚还要利用一个小时时间,回顾总结一天的工作,深入分析当天发现的问题,谋划次日工作。由于工作作风严谨、扎实,孙光聚所带的中队工作从未出现过纰漏。

“队长从不对我们进行说教,我们的感觉,他只要一上岗,就像上了发条般,不停地疏导、喊话、纠违,寒来暑往,始终如一。看他这么大年纪还是个领导都亲自上路执法,我们作为年轻的辅警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
“在城区中队的弟兄们眼里,只要看到队长,就好像有了主心骨,加班加点不知疲累、团结一心顽强奋战。”
“一年365天,他总是第一个到队,最后一个离开,年三十、初一的值班他包了,节假日从不休,今年的五一他又是五天站岗值班。”
“他就是这样,看起来好像无所不能,其实这都是他事事冲在前、干在先,用敢于担当的精神力量鼓舞着身边的战友,让大家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全身心投入到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队友们对他们的队长竖起大拇指。
不管是华灯初上,还是晨光熹微,中队辖区的大街小巷、路口岗台始终能看见孙光聚的身影。“哪里有警情,哪里有堵点,哪里就能找到他。”这是城区中队民辅警的共识。
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需要常抓,不容半点懈怠。孙光聚根据季节性特点、人员流动情况合理布警,严查飙车、酒驾、醉驾、毒驾、非法营运等交通违法行为,统筹运用查处、打击、宣传等措施,确保辖区道路畅通无事故。
2019年带队查处酒醉驾565人次,创查处酒醉驾最高记录。

护学岗 亲值守 用爱撑起 “安全伞” 为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校园周边环境,保障辖区中小学生上下学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孙光聚结合中队实际,强化“护学岗”责任,积极加大对校园周边的社会治安管理。
他先后深入城区10所学校,了解学生们的交通出行情况,建立起良好的警校关系。哪所学校周边的标志标线需要完善了,哪所学校调整上下学时间了,甚至每所学校门前的交通流量高峰时间,他都了如指掌。根据各校实际,他适时调整“护学岗”设置,最大限度做到各大校园门前“见警察、有警车、亮警灯”。
因为停车难,周围有些居民周末会把车停在校门口附近,周一上学还未驶离,堵着大门。每周一比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来得更早的,是孙光聚和同事。他们来现场,查找到违停车主的信息,拨去电话,说明原因,一辆辆劝导驶离。
早上6点半,冬季的天还没有亮,孙光聚便早早来到南街小学北校区“校园岗”,对校门口周边各种乱停车辆进行清理,整治出租车随意等客、调头等违法行为,提醒送孩子车辆安全通行,即停即走,引导学生安全通过马路。下午四点,学生们还未放学,他又来到校门口,提前疏导交通。
去年9月的一天,学生放学时突降大雨,家长前来接孩子的车辆增多,路面积水,孙光聚更加忙碌了,指挥起来也更加困难了。他冒着大雨,不停的疏导车辆、人流,很快他的衣服被大雨淋透了,瞬间变“浇警”。“雨这么大,你的衣服都湿透了,快把伞打上。”一位家长说着,递给他一把伞。孩子一个个被家长接走,校园门口开始静下来了。“小同学,你停下,这把伞给你。”看见一个同学冒雨跑出来,孙光聚把伞给了他。整个过程被一名坐在车里接孩子的家长记录了下来。
去年冬天,一位送学生家长图方便,在没有打右转向灯的情况下将车停在道中间,孩子开门时也没注意后方电动车,还好孙光聚反应快,迅速示意电动车驾驶员减速,才避免了一场交通意外事故。从那之后,只要看到车里坐着低年级学生,他便会习惯性上前打开车门,一天帮小孩至少开门上百次。
“苦点累点都是小事,只要能让孩子们上下学更顺畅更安心,那就值得。”

尽职守 解危困 疏堵保畅护平安 “孙队,您这衣服都淋透了,还不回家?”
“天气预报说这雨估计要持续到明早了,我得再去城区沿路转转,看看信号灯、交通设施还有路面情况……”
城区中队辖区金桥桥洞,每逢雨季,极易形成积水内涝,严重影响车辆通行和人员安全。每次降大雨,无论是半夜还是凌晨,孙光聚总是亲临现场指挥疏导。
去年8月4日下午,大石桥市迎来连续降雨,许多车辆在桥洞两面排起了长队。孙光聚随即带领周边路口交警对车辆进行疏导劝返,对讲机的电耗尽了,他就喊话传达指令,嗓子喊哑了、衣服也淋透了。
高峰褪去,他仍放心不下城区的路况,“降雨不停,工作就刻不容缓!”他匆匆换了身衣服,带领值守警力挨个对城区易积水的路口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当时的积水已经漫过了雨靴,他干脆脱掉靴子,按照现场环卫工人的指引,找到排水口,并就近找来简易工具进行疏通,但使用工具无法撬开污水井盖。为尽快排除险情和缓解拥堵,孙光聚直接徒手将污水井盖一一扒开。
积水浸湿了卷起的裤腿,脸贴污水的他已无法顾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积水各路口的交通逐渐恢复了正常。

记得有一次,他正在带人巡逻,指挥中心发来指令称辖区内有一幼儿发烧晕厥,急需护送就医。孙光聚立刻联系幼儿家长,“赶紧上我们车去医院”。他将小孩抱上警车,开启警灯,驾驶警车迅速驶往中心医院。同时,用喊话器不停喊话,提醒过往车辆让行,全力打通绿色生命通道,用最快的速度将孩子送到医院。到达医院后,孙光聚抱起孩子飞奔到急诊室。因送医及时,男孩转危为安。家长激动地说道:“多亏这位警察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4月3日下午6点,孙光聚在南街小学执行完护学任务返回队里时,接到路过群众求助:“交警同志,有位老人摔倒了,你快去看看吧。”赶到现场发现一位老人躺在马路上,面色苍白,头部流血,意识模糊,他立即疏散围观群众,为老人腾出空间,呼吸流通的空气。当老人意识逐渐恢复,孙光聚立即蹲到老人身边,将老人慢慢扶起,靠在自己身上,并不断安抚,让其先不要乱动,救护车正在赶来的路上。此时,老人的家属打来电话,他将老人所在位置及情况告知家属,并协助医护人员一起将老人抬上救护车。

4月21日早上,辅警小张发现,队长裹紧制服,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却顺着警帽边缘往下淌。“队长,你是不是发烧了?赶紧回去就医,我在这就行。”“我这几天重感冒,现在正是学生上学高峰,你一个人忙不过来。”
这时,孙光聚感觉双腿像灌了铅般沉重,昨晚持续高烧,上吐下泻,让肌肉酸痛难忍,此刻每一次抬手,都像有人在用细针扎他的关节。一辆电动车违规闯入斑马线,他强撑着上前劝导,刚开口 就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眩晕攫住,扶着隔离栏缓了好半天才稳住身形。
校门口传来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孙光聚深吸一口气,挺直已经僵硬的脊背。他能感觉到后颈冷汗浸透了衣领,喉咙里火烧般肿痛,每咽一口唾沫都像吞下玻璃渣。
当最后一个孩子安全进入校门,他终于撑不住靠在岗亭上。摸出兜里的退烧药,就着保温杯里早已凉透的水吞下。风掠过他湿透的后背,却吹不散嘴角那抹欣慰的笑——又一个平安的早晨。
60岁的人,身体的毛病不可避免,患糖尿病已经七八年,站久了就容易腰酸背痛、小腿抽筋,但只要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听他们甜甜地说一声谢谢交警爷爷,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意。一句“还干呢”让他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对孙光聚而言,有太多缺席的团聚,家人都埋怨他工作太拼命,忽略了家庭,他总是说过段时间就好了,但却经常“食言”。“退休就好了,就真正有时间陪陪家人了。可一想到要离开岗位,还真有些不舍。”孙光聚说着,眼睛望向了窗外。

正是为了那份不舍,孙光聚依然坚守岗位,风雨交加中,漫天雪花里,那一抹荧光绿总是闪闪发光。在城区中队,他就像一只领头雁,冲锋在前,带领中队全体民辅警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抓手,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