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龙江 > 黑龙江旅游正文

“建行杯”牡丹江市“十佳特色旅游村”评选谁入围了,来吧展示!

【时间】2021-06-24 10:19:34  【阅览】

分享:

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黑龙江讯(记者:李家云)本次活动由牡丹江市承办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领导小组指挥部主办,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牡丹江市文广旅局、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分行共同承办。目前,经过县级推荐、初步筛选等环节,20个具备文旅资源相对富集、旅游要素相对齐全、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村风乡风文明淳朴等特点的特色村脱颖而出,成功入围。

入围特色旅游村展示(第一部分)
1、宁安市小朱家村
小朱家村三面环水,西邻万年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熔岩台地,牡丹江水自镜泊湖倾泻而下,从村前缓缓流过,村垂柳环抱,民居掩映其中,形成了小朱家村宜农宜居的生态环境。牌坊式村门是小朱家村的形象建筑,因此到过这里的人们都用“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渔米之乡”等诸多词汇来描绘小朱家。

 

小朱家村共有130户,450口人,土地面积531公顷,耕地面积231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0元。小朱家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百个特色乡村和一百个乡村旅游推介线路等荣誉。并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被省新闻联播专题报道。2019年,小朱家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龙泉岛度假村”入选黑龙江省精品民宿。曾多次被黑龙江省委、牡丹江市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

2、宁安市上官地村
上官地村隶属于宁安市渤海镇,坐落于宁安市西南,渤海镇北四公里处,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镜泊湖、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宫城遗址黄金旅游区的核心地带,是中国火山岩稻米之乡石板稻米的核心产区。产区内自然风光优美,历史人文景观富集。清康熙年间,这里因为主产“上等官粮”贡奉于朝庭,“上官地”村由此得名。村西约1公里处牡丹江上游有一座唐代渤海国时期桥址, 今称“七孔桥”。桥址西南约500米处是渤海泡,又称玄武湖,是当年渤海国宫城后花园。现宫城遗址和古桥址均为国家和省文物保护单位,上官地村已将遗址保护纳入“村规民约”。
近年来,上官地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石板田珍稀的资源优势、镜泊湖畔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渤海国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以推动 石板米产业提升、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持续推进石板田区域土地集约化、生产现代化、品牌高端化、全域公园化、农村  城镇化建设,努力打造区域内石板米产业为主导,文化旅游等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和美丽乡村发展布局,力争将上官地村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展示区、“公园式”休闲农业观光区、镜泊湖畔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3、宁安市瀑布村
瀑布村位于渤海镇西南20公里处,毗邻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山青水秀,风景宜人的自然风光成就了瀑布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环境、便捷的区域交通使之与火山口地下森林及镜泊湖各景区交相辉映。
全村共有居民138户,510人,其中有26名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村内有耕地700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依靠劳务输出、餐饮服务业和种植业。因紧邻风景名胜镜泊湖,瀑布村从80年代开始就发展旅游业,逐渐形成了以餐饮和住宿为主的旅游服务区。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宁安市委、市政府对瀑布村进行整体改造,将瀑布村建设成为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的综合性服务基地、独具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和朝鲜民族特色村寨。

4、宁安市明星村
明星村位于宁安市西南6公里处,东侧是连绵青山,西侧流淌着清澈的蛤蟆河,是典型的少数民族特色乡村,距今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地处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按照功能分为住宅区、公益事业配套区、休闲运动区、文化创意园区、集约农业耕作区,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
5、宁安市盘岭村
盘岭村位于宁安市城区西北5公里,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5公顷, 耕地面积6754.4亩,其中果树面积400余亩,林地1055亩,5处清泉。全村共有212户,547口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曾荣获“全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光荣称号。
几年来,盘岭村通过村屯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明实践活动、“四项革命”、“一约四会”等一些列措施,让盘岭村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随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乡风文明“活”了起来。

6、海林市七里地村
七里地村位于海林市横道河子镇东北部,距海林市30公里,邻301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86户,240口人,其中劳动力130人,耕地272亩,林地710亩,绿化面积广阔。
村中建有卫生所一个,医疗设施齐全,卫生质量达标。现有村两委成员6人,党员34人。七里地有着特殊的红色历史,海林市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就是1926年在这里建立的,依托海林市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突出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改扩建了8000平方米的抗联广场,规划设计了以七里地村红色革命发展脉络为主线的红色文化长廊,传承党的革命精神,引导激励党员坚定革命信仰,成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七里地村依托有利资源推进生态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先后荣获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国重点旅游村落、全国文明村,黑龙江省级文明村、生态村、卫生先进村等各级殊荣70余项,真正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魅力乡村。

7、海林市哈达村
哈达村位于海浪河畔、海长旅游公路旁,距海林市38公里,距长汀镇12公里。共有农户532户,2024人,耕地面积11781亩;哈达村历史久远,唐勃海文化、宁古塔流人文化积淀交融,使哈达村民族特点突出。村中有知名度颇高的千年古榆,具有1200余年树龄的古榆葱笼苍翠,见证了它的古老。

近年来,哈达村发挥邻近景区的优势,发展与景区配套的餐饮、住宿服务,打造与景区互补的采摘园区,建设景区食材生产基地,也把景区作为农民的就业中心,实现了借势发展、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和农民收入结构优化。有500多人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人均增收8000多元,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8、穆棱市孤榆树村
下城子镇孤榆树村位于黑龙江省穆棱市下城子镇南部,处于牡丹江市、绥芬河市、鸡西市“黄金三角区”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独特、交通运输便利,城鸡铁路、哈绥高铁纵贯南北,绥满高速公路和原301国道横贯东西,孤榆树东北抗联密营教育基地就在孤榆树村内。
1932年初至1940年间,东北抗联第二、第四、第五军以此为依托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在大小尖顶子山密林深处建立了密营地,设立了抗联指挥所、被服厂和救护所等军用设施,在此整训、补养、招募新兵补充力量,领导以穆棱下城子为核心的吉林省东部广大地区的抗日武装与日寇开展了长达9年的之久的抗日救亡运动,有效打击和牵制了部分日本关东军力量,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著名抗日将领第四军军长李延禄、政治部主任何忠国,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副军长柴世荣、第五军军部副官长冯丕让,第七军军长陈荣久,第二军五师副师长候国忠,共产国际代表、吉东特委书记杨松,吉东特委代理书记李范五同志都在这里领导和指挥抗日斗争。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抗联精神,精心打造了孤榆树东北抗联密营教育基地。为游客营造了集学教育、体验、休闲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胜地。

9、穆棱市保安村
下城子镇保安村位于穆棱市下城子镇中部,处于牡丹江市、绥芬河市、鸡西市“黄金三角区”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独特、交通运输便利,城鸡铁路、哈绥高铁纵贯南北,距绥满高速公路出入口2公里。
保安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落户于该村,保安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的观摩“引爆点”之一。该项目是以原有穆棱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基础打造,该园区占地3500亩,累计投资已达2亿元。沿穆棱河流域分布,长度约7.5公里,项目在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基础上,注入旅游元素,从“新”字入手,打造文旅田园综合体。在“绿”上做文章,与孤榆树红色景区相呼应,在经营管理上实现资源整合,打造“红色+绿色”的旅游新格局。利用旅游的观念实现产业对接,更好的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效益最大化。 

10、东宁市三岔口村
 三岔口村位于东宁市东部,辖东宁口岸、互市贸易区和东北亚宝石城,村内共有户数742户,人口2753人,村内主要发展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全村耕地共有8934亩,其中水田7184亩,旱田1750亩,种植业收入达81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3790元。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朝鲜族村,是美丽乡村“一带两点”建设示范村。先后被评为全省社会主义建设”创优村”、”省级生态村”、”省级老龄工作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标兵”、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多项荣誉。
三岔口村建立三岔口朝鲜族食品展销中心项目,总投资260万元,是一个“二、三”产业融合项目,该项目通过建设展示展销中心,引进朝鲜族特色餐饮,打造食品加工产业和民俗旅游景观,从而拉动绿色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建设,借助互联网+农业视频溯源电商系统的实时网络监控和电子商城的平台宣传推介,将此项目建设成一个强村、富民、活镇的村级示范项目。

据了解,本次评选活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依托牡丹江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生态、文化、旅游为核心,以“农旅融合•醉美乡村”为主题,赏田园风光,见山望水,寻乡愁记忆,评选出全市十佳特色旅游村,促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层次丰富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增强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营造浓厚氛围,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提供更为丰富的乡村旅游选择。
【来源】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heilongjiang01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