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频道 > 公益书画正文

翰墨金石趣 悠然乐逍遥——书画篆刻家王立夫

【时间】2019-08-23 05:59:34  【阅览】

分享:

(本网讯:记者陈志强 赵海彤)王立夫,字崇石,生于1948年,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北镇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北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常游历于家乡山野之间,纳圣山之灵气,作品淳朴自然,多次参加各级书画展,多幅作品被国内机构和藏家收藏。

人活的快乐与否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怎样看待自己所拥有的,乐观豁达的人能把平凡的日子过的富有情趣,王立夫先生与老伴就是一对快乐的老夫妻,他们夫唱妇随,把生活过的轻松活泼,把光阴过的甜美如蜜。

坐落在闾山风景区的山前,独院小楼,“闾山草堂”是王立夫先生与老伴的起居创作会客之所。经常是宾客盈门,书朋画友常聚于此,切磋技艺,畅谈人生,常常是兴致无消而流连忘返。

如果一个人没有积极快乐的心态,将会失去生活原本的快乐。快乐是心灵的选择,世界上最自由的是心灵,心灵自由者必自在,而自在的人生必定快乐安泰。正因为如此,王立夫先生在他的书画艺术上有着特有的昭彰。

无论书法还是绘画,王老先生作品中的每一笔都苍朴浑厚,秀润华滋,焕发着活力,充满着生命的律动。每一笔都以超强的、别致的内在自然美,展现着作品整体的超拔气势,给观者以心灵深处的震撼。因具篆书和篆刻的深厚功力,书写中渗透以金石气韵,作品行气灵动、古拙可人。

旁观其创作过程亦然是一种快慰的乐事,但见他眉头紧锁,凝神静思,随意所适,气不盈吸,饱蘸浓墨,力透纸背,行笔微缓,一气呵成。如此这般的创作过程,在狂怪中追求个性而不失法度,俨然一副老夫子的气质。


除了书画,王立夫先生还是陶印迷。和泥、塑模、刻印、烧窑,快意融融,乐此不疲。几乎每天醉心于奇妙的境界里,得造化之灵秀,舒心胸之所求,化古为今,化人为我,化陈为新,用心灵和内涵探索创新的追求,用刻刀雕琢着自己孜孜不倦的人生。

赏王立夫先生的陶印作品,那是一个“精”字所能概括:自制印料造型拙朴出新,更得刀法精湛,章法精巧。运刀既大胆又细心,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疾则疾,当涩则涩;当冲则冲,当切则切,干净利落,可谓游刃有余。

在用单刀冲刻线条时,又兼用披、削、切,诸法,使笔画挺拔中带纤细,方折中见圆润。不同的刀法产生不同的效果,或凝重,或流动,形成各种自然的天趣。显得更为率真自如和粗犷豪放。

追寻历史源头,从汉代将军印“急就章”中汲取营养,融和汉凿印之神韵,一改篆刻家在印章上先用笔打出草稿再用刀刻的传统模式,采取了单刀直入的篆刻刀法,直接在印料上操刀挥洒,让旁观者无不叹为观止。


在王老先生的人生观里,没有于人于己的苛刻要求,有的,是淡泊、坦荡和自在。最精妙的艺术往往是灵巧至极的寻常手艺;在王老先生的艺术生活里,仿佛一切都是自己的家珍、都是现成的粗茶淡饭。

继承着东方古典审美的意趣。无论刻章,写字或作画,皆以简朴为准绳,在王老先生的刀笔之下,不见精雕细镂、金粉玉屑,浸透着浓浓的乡土之情与挥洒豪迈!他的作品在形式、风格、特点以及气韵方面都表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体现着他“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和思想境界!

金石书画之道,除了苦练技法、基本功,还需要有很强的“画外功夫”,书画家的作品,表现着创作者自身的品格气质、及文化素养。需要有学养内涵等诸多方面的支撑,这也是书画家修炼之要务。而这些蕴含于内心的滋养正是成就王老先生书画艺术之树的沃土。

王立夫先生已近古稀,笑对人生的乐观精神和不倦追求艺术境界,一直感染着众多朋友,祝福王立夫先生“青春常在、荣光无限”!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公益书画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