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艺术 > 文化创新正文

人间仙境,诗意表达(随笔)

【时间】2019-01-06 22:03:36  【阅览】

分享:

 
刘闻冰
 
微信图片_20190106220254.jpg
偶读周艳散文《记忆的枝头》[见2018第4期《白石文苑》,以下简称它],联想到八个字:人间仙境,诗意表达。从心而论,文章不俗,可圈可点。好在三方面:立意,结构,语言。
画三只麻雀,也得有个意思在里面,立意重要。不反复咀嚼,只觉得好看,不知好看在哪里。它展示的,是农村人居环境这个主题。看不到标签,蝴蝶在心中飞。不是拿起指挥棒,叫人家怎样怎样,而是文静地端出一杯清茶,让人家喝了之后感觉到,原来自己也可以这样。诗的语言比口号含蓄,谁更鼓动人,说不准,前者唤醒的,恐怕不在少数。
微信图片_20190106220301.jpg
涉及的,是个全员参与的大课题,成千上万张面孔。它里面出现的人物却相当有限,人多了,热闹了,写实了,诗意就难以维持。情节也不复杂,往往几笔勾画轮廓,稍加润色,味就来了。如花鸟画,一瓣红花,几片绿叶,大幅留白。话到嘴边,花到半开,月到中天,因为懂得。
整体上人和意合,牛齐角齐,但也出现了这样的细节:老伯“费力地伸着手”,用火钳“颤巍巍地夹着”漂浮的一个塑料袋,放进袋中。老伯身体上出现的状况,反衬出心灵的光辉。为美而唯美,反倒糟糕。把什么都往好处写,是危险的,要崩溃的。它没这样做,也许能叫不少敲打键盘的指头冒热气,出冷汗。世上本无完美,弄得太假,就是轻薄,就是败笔。
微信图片_20190106220306.jpg
那些爱打闹的狗、慵懒的猫,那些鸡鸭鹅羊哪里去了?一个影子也没出现。也许圈养了,也许上山找吃的去了,也许早没了。想了很久,也没明白。悬念,也能折腾人。真折腾过了,才有提升。没提升,年年姐姐十八岁,原地立定。
一位语文老师曾经这样定义,作文的结构最好这样:豹头,小而精致;猪腰,大而充实;虎尾,刚劲有力。它算一篇范文。“谁的记忆的枝头,没有几朵娉婷的、披着记忆的花?”以一个比喻设问开头,既点题,又引人下看。接下来用钓鱼、种树、赶集、看新屋、扔送、捡拾垃圾等六个片段,写寻常人,寻常事,充分调动五官,用所见、所闻、所嗅、所触、所思,发掘温馨的细节、人性的亮光。每个片段独立成章,连起来浑然一体。最后,以散曲的笔调结尾,再次点题,尽是余味。
微信图片_20190106220313.jpg
从头到尾,始终没离开“我”的视角,而全文仅用了少许几个我字,没有阅读阻碍,行云流水,一见功力,二见低调。
在行文上,敢于突破,不落成规,这是可取的。比如最后这个片段,共五段,第二段就三个字:“找什么?”第四段就四个字:“原来如此。”大胆提行,不惜版面,将胃口调到恰好。
没有好语言,一切都是空想。它的语言,爽到发呆。“胸间蓄水,心底植竹”,“鱼衔花影去,风送响竹来”,看这样的句子,心里忍不住就酸起来:读多少书,才能写到这个程度,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诗、词、曲、赋、联,书法、绘画、建筑,长短、轻重、平仄、韵律,点与线、条与块,总与分,十八般武艺一一调动,而不露凿痕,这是不容易的。它做到了,就像举着石狮一样的东西在手,人家看着重到吓人。
用什么样的语言作文,一如女人对待化妆。有的素面,有的淡妆,有的浓抹,好看就行。有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一顿乱涂,好看不好看,唯有自己知道。它用的是淡妆,文学版,不是俗套版。亮丽的词汇,轻微的抒发,蜻蜓点水式的升华,没有堆砌,没有炫耀,刚刚好。
从它两次唯一提到的地名,得知写的是湘潭县南边的一个小镇。它以诗化的笔墨,展现了现实或理想中的宜居龙口,山朗水清,玉净花明,人与人为善,与自然和协,甚称世外,胜似天堂。不禁还重复一句:人间仙境,诗意表达。
微信图片_20190106220319.jpg
【来源】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bianji02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