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仲属宁首席记者孙守印)
引言 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升级始终是推动城市功能更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今年,营口市推出的12项重点民生实事犹如一组强劲的助推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系列民生工程中,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备受关注,成为推动城市功能更新的核心变量。此项工程不仅致力于解决城市当前面临的排水问题,更是着眼于城市未来,通过系统治理与战略协同,为城市向智慧化、韧性化、生态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其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贯穿于城市运行的各个维度。

营口市老城区拥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历史沿革下的城市排水管网,正承受着城市更新的挑战。近年来,城市排水管网已经无法满足城市排水需求。今年我市统筹各方力量,对全市系统性解决城市地下“静脉”梗阻,主城区新建排水管网35.47公里。其中包括:新建雨水管线(DN800-1600)12.77公里、新建排水管线(DN600-1200)22.7公里。新建排水管网更新了排水管网的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加大了管道管径,且雨污分流,避免了汛期排水对城市水体的污染,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涝能力。工程竣工后将为城市更新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营口市排水管线改造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总体进度完成超3成。
基础设施韧性重塑 质量工期两手抓 从自然环境上看,营口市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历经岁月的洗礼,现有的排水管网暴露出诸多严重问题:部分区域管网老化严重,这些问题困扰着百姓生活。尤其是近年来,每逢汛期,主城区多个路段如新华路、光华路等地,出现积水深度超过半米。特大暴雨后,部分路段出现车辆熄火、行人被困、低洼地段居民住房进水等情况,对城市的交通、商业等功能造成巨大冲击。这些问题,困扰着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营口市住建局局长邹积恩说:“基于城市发展需求和城市更新需要,营口市此次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谓‘对症下药’,采取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关键举措,确保工程优质高效按期推进。”
近期以来,记者深入排水管网改造现场,实地了解工程统筹推进和工期进度等情况。
6月11日,在市府路(金牛山大街—东海大街)施工路段,轰鸣的施工车辆和繁忙的作业人员呈现出火热的施工场面。一位施工人员向记者介绍,路面恢复工作同样追求精细化,为了尽快恢复施工路段的交通秩序,赶进度,抢工期,进入夏季部分施工人员可以加班到夜里10点。
行走在施工现场,到处都有忙碌工人的身影。东海大街与市府路交汇点的一个施工区,工人师傅在沟槽里不断用电动镐夯实回填的混凝土:“用这样‘标号’的混凝土加固,新建的管网牢固程度,没的说!”
一位脸庞黝黑的工人笑着说:“路面‘炒油’要在高温烈日下作业效果才会更好,随着气温的升高,我们的作业环境会相对艰苦,但是为城市建设出力,我们感觉很光荣,吃点苦、受点累都值得。”
营口市住建局城市更新科科长高贤宇说:“这项工程施工中,难度较大的地方集中表现为:地下管网复杂。改造区域内包含燃气、供水、电力、热力、通信等多种管线,在合理规划线位的同时还要注意既有管线的保护,很多老旧管线因建设年代久远,文献记载资料不健全,对前期踏勘工作要求较高;另外,地下水位高等问题也增加了施工难度。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正在施工标段的施工队伍会在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作息的情况下,延长每日有效工作时间,增加施工班组的人员和机械数量,以确保按时序推进工程进度。”
6月18日,记者再次进入市府路(金牛山大街—东海大街)施工路段,相关工作已经进入收尾:“这条路很快将恢复双向通行,将按规划节点完成施工任务。”一位现场监理人员这样向记者介绍。
“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把关。用制度监管工程质量,让高质量建设体现在每一个施工环节,是我们建设优质管网改造工程的重点。”市住建局公共设维护中心副主任于延庆这样介绍。
据了解,此次管网改造工程中,营口市住建局聘请了专业监理公司全程把控工程质量,构建起科学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监理人员严格执行旁站监督制度,对日常施工进行实时动态监管;针对关键节点、工序,执行严格的报验审核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符合技术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工程管材比选过程中,相关部门按照我市实际条件及工程建设内容,通过对钢管、球墨铸铁管、HDPE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钢筋混凝土管、玻璃钢夹砂管这5种排水管网建设中常用的管材进行比选,最终决定使用橡胶圈密闭承插接口钢筋混凝土管为本次排水管网改造项目的管材,该管材主要优点为强度高、造价低,更符合营口市实际情况。同时,所有进场原材料均需经过专业机构复试,只有复试合格的材料方可投入使用,从源头筑牢质量防线,切实杜绝各类质量隐患。
在管网铺设方面,新建太白路等排水管线,总长度达数十公里,这些新管线采用大管径设计,大大提升了排水管网承载能力。同时,新增2台移动式应急强排泵站,犹如为城市排水系统增添了两台“强力心脏”,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启动,及时排出积水,有效缓解局部区域的排水压力。

辛苦护航 交警全员上岗保畅通 这些日子,营口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支队长任文柏忙得脚不沾地。主城区16条道路实施梯次封闭,管网改造工程的全面开花,势必在短期内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和拥堵。如何做好前期科学统筹和调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快速疏导部分路段交通拥堵问题,营口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对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提前介入,精细化组织设计交通,优化绕行路线,举全中心之力为市民出行安全、顺畅护航。
在营口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指挥中心,值班民警们全神贯注,目光在屏幕与操作台上快速切换。他们的手指在键盘和鼠标上灵动跳跃,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输入,都精准地向城市交通网络传递着指令。“现在是早高峰时段,市区主干道车流量持续上升,各执勤点注意疏导。”一位民警对着对讲机沉稳指挥,声音通过电波迅速传遍城市的各个角落。此时,大屏幕上,实时的交通流量数据如潮水般不断刷新,智能算法根据这些数据,迅速预测出可能出现拥堵的路段,并将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至相关部门和执勤民警的终端设备上。当系统监测到某一区域出现交通拥堵时,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通过调整周边路口的信号灯配时,优化车流走向,引导车辆绕开拥堵路段;另一方面,迅速调度附近的警力赶赴现场,进行交通疏导。

在清晨的封闭道路的端口,指挥交通的交警已经早早到岗,从容应对高峰拥堵地段车辆和行人通行,不说辛苦,风雨兼程。
任文柏说:“应对一段时期内道路封闭施工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一方面我们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客户端、公众号、95.1交通电台等对封闭路段提前进行公布,另一方面,我们加大街路拥堵路段的整治力度,合理建议道路设施维修顺序,并根据道路封闭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路口、路段交通信号配时等参数;密切观察,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以适应车辆流向、流量新变化,随时采取信号绿波调整,快速疏解部分道路高峰时段拥堵缓行问题。此外,我们还加大路面警力,将所有机关警力下沉一线,加大现场调度力量。服务大项目建设,我们要用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平安指数、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数。”
围绕全市的这项重点民生工程,营口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采取科学调度和智慧管理模式,使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市民的出行时间大幅缩短,交通事故发生率也明显下降。
家住市府路施工地段的万女士说:“每天上下班,我们都会看到工地施工人员的辛苦,看到交警的汗水和付出。对当前交通不便的问题,我们能理解和克服,因为这项工程的实施会让我们的城市发展得更好!”

科学智慧管理 伴生生态效益释放 为了统筹规划管线施工,避免重复开挖,营口市住建局已组织市公共设施维护中心、市公安局(交通、治安设施)、营口水务集团等城区主要管线单位进行统筹协调,专项研究排水管网改造过程中的协同改造和既有管线保护。同时,智慧化设备的上线,让管网改造工程搭上了高端大气的班车。
高贤宇向记者介绍:我市通过规划营口市排水防涝监控区域和重点监控点位,对易涝区域下穿桥、低洼点、重点河流等增加敷设维度感知设备,监测的内容包括路面积水高度、实时降雨量、视频监控、河流流速与液位高度等,并将感知的数据上传至信息平台进行统筹管理,同时在重点区域通过LED进行液位警示,保证行人及车辆安全。
此外,营口市还建立排水防涝预警系统和科学合理的排水防涝管控系统,建设单兵移动端,实现实时对讲、任务下派、位置上报、现场画面回传等功能,完成营口市多维度空间的统一化城市管理。
良好的水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带来的水质改善,将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积极的连锁反应,水质的提升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此外,优美的生态环境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城市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
管网改造需要7个多月的时长,时下,营口市很快将迎来今年的主汛期,如何做好今年主汛期的城市排水问题,市住建局将4个在建的排水项目列入今年防汛任务重点,每个项目施工单位已组建防汛应急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汛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并针对深基坑等关键部位开展专项隐患排查。目前,4个排水施工工地防汛物资已配备到位。
地下管网改造不仅是钢筋混凝土的铺设,更是城市发展的时代答卷。从施工者日夜兼程的坚守,到交警智慧与汗水的护航,再到多部门协同的科技赋能,这场 “地下革命” 正重塑城市的韧性与活力。随着工程稳步推进,相信不久后,畅通的地下“静脉”将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让营口的明天更宜居、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