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线电视网新闻网新疆讯(文/图 通讯员 田建忠 阿地力江·克力木 艾热提·木沙江)在锣鼓喧天的喜庆中辞别旧岁,社火欢腾的氛围中迎接元宵佳节。2月12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五。(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自汉代以来,民间就有元月十五张灯、赏灯的习俗。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在周而复始、大地回春、明月高悬的正月十五夜晚,人们要进行观灯会、猜灯谜、吃元宵等一系列活动。阖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因此也称为“灯节”“灯夕”。东汉时,汉明帝为宣扬佛教,敕令在上元之夜,“燃灯敬佛”,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敬佛。从此以后,元宵张灯便蔚然成风,相沿成俗。
清晨时分,兵团第三师伽师总场嘉和镇党建文化主题广场上聚集了众多人群,锣鼓声、掌声、喝彩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的社火表演吸引了各族职工群众前来观赏,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弥漫在嘉和镇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响起,社火汇演正式开始。由各连队、社区、伽师县玉代克力克乡的职工群众组成的社火表演队身着节日盛装,精神焕发,踏着喜庆的鼓点,和着欢快的节拍依次登场。花伞、扇子队舞姿优雅;秧歌队、威风锣鼓、腰鼓队、龙旗队、彩绸舞队等表演队伍依次亮相,各展其能。喜庆热闹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锣鼓声、掌声、喝彩声、欢笑声汇聚成一片,构成了一幅欢天喜地庆元宵的幸福幸福图景。
除了精彩的社火表演,活动现场还设有元宵灯谜竞猜区。“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都城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一盏盏红彤彤的灯笼下悬挂着各式各样的灯谜,灯谜有的和文字有关,有的和道理相关,往往读来幽默风趣又十分应景。在猜的过程中,大家不仅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使自己的智慧得到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或驻足沉思,或相互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
伽师总场居民达吾提·吐尔逊表示:“今天带着家人一同前来观赏社火、猜灯谜,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年味十足、令人流连忘返,希望我们职工群众的生活能够像社火一样充满活力,各民族之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元宵节活动中当天,来自伽师县玉代克力克乡、团镇各连队、社区的职工群众组成的社火表演队,共计800余人,身着节日盛装,展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矫健的步伐。从他(她)们敲击的欢快锣鼓声中,从他(她)们跳动的喜庆舞蹈中,从他(她)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伽师总场广大职工群众与玉代克力克乡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追求。社火表演不仅展现了团镇职工群众的才华,更促进了兵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传递了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得这个元宵节充满了特殊的意义。兵地双方通过此次活动加深了解,增进兵地友谊,共同营造了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伽师总场党建办工作人员王雯睿表示:“在元宵佳节之际,伽师总场联合伽师县玉代克力克乡携手举办庆元宵闹社火兵地联谊活动,各表演队伍通过腰鼓舞、龙舞、舞狮、秧歌等多种形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真挚情感。”
此次元宵节活动,不仅丰富了兵地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更展现了嘉和镇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着全镇上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文明进步。同时,也让广大群众在欢乐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