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媒体联播正文

让英吉沙小刀在新时代大放光芒——山东济宁援疆指挥部建成刀王故居见闻

【时间】2023-09-20 17:39:56  【阅览】

分享:

  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新疆讯(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霍然报道)9月上旬的一天,“四季看新疆”之“沿着河湖看新疆”采访团记者来到英吉沙县“非遗小镇”的刀王故居,古朴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院子里,跳跃的火红炭火、铿锵的锻打之声、刺耳的磨砂开刃声……吸引着众多游客。

  游客在刀王故居欣赏挑选英吉沙小刀。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涛 摄

  “如此近距离地全程观看英吉沙小刀制作过程,我还是第一次,除增添了锻打、接合、淬火、回火知识外,刀背处拉出刀槽,刀面上錾刻出花纹,利用扎、磨、捣、剜、刻、嵌、挫等工序将木料、金属、兽角等材料安装到刀柄上,都给我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东方卫视记者张一苇说。

  展厅内,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美轮美奂的英吉沙小刀更是让各地游客和记者们一饱眼福、赞不绝口。

  英吉沙小刀大师傅在精心制作小刀。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涛 摄

  “这么精美的小刀,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刀我都割舍不下,就每种颜色的小刀各买了一把,带回去自己使用或送亲朋好友也好,留作纪念也罢,都是一份来自新疆的非遗礼物。”成都游客杨爱云说。

  乌鲁木齐游客张幼玲特别喜欢英吉沙小刀,专门来到刀郎故居欣赏、购买英吉沙小刀。“来英吉沙小刀故乡购买小刀款式多,且各种价位的都有,我看上一把白银、彩色贝壳材质的轴承钢折叠刀,就剩最后一把了,便毫不犹豫地买上了。”售货员随即将张女士喜欢的小刀装盒发往乌鲁木齐。

  据传说,16世纪末,英吉沙“小刀村”有位名叫买买提·库拉洪的铁匠制作了第一把雕刻图案的木柄小刀,上面刻有方圆、三角形等图案,并有红绿等颜色,这把小刀既锋利又美观,周围工匠纷纷效仿,英吉沙小刀也由此起源并广为流传。为了纪念买买提·库拉洪师傅,更好地将英吉沙小刀产业保护传承发展下去,山东济宁援疆指挥部将刀王故居作为非遗小镇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进行打造,总面积1477.2平方米,由刀王的第8代后人联合他人一起承包经营。

  游客在刀王故居欣赏挑选英吉沙小刀。喀什地区融媒体记者 霍然 摄

  据刀王故居经营者人巴哈德尔·保尔拉介绍,英吉沙小刀制作者有大师傅、师傅、刀匠三个级别,现在,每届小刀技艺展示大赛一等奖得主都称为刀王。刀王故居不仅收集了英吉沙县每个制作小刀大师傅的名刀,还有英吉沙县第一届、第二届小刀技艺展示大赛的获奖名刀。多名小刀技艺传承人走进了刀王故居,在这里扎根,在这里传播、创新小刀技艺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收入。

  “以前,我们都是在家里制作小刀,买刀的人也不多,一个月收入也就两三千块钱。刀王故居建起来后,我们都集中到这制作小刀。现在每天游客很多,小刀销量很好,每个月有1万多块钱的收入。”英吉沙小刀制作大师傅、英吉沙县第一届小刀技艺展示大赛维吾尔古式小刀第二名得主吾布力喀斯木·亚森说。

  黑龙江游客李振刚从东北特意来到英吉沙看刀王的作品,“这把龙形状的,这把鱼形状的,这个鹦鹉头形状的,实在是太漂亮了!还有刀王艾散·伊米尔制作的一对黄金刀,我真想把这几把刀全部都收藏上。”

  英吉沙小刀大师傅在精心制作小刀。喀什地区融媒体记者 霍然 摄

  巴哈德尔·保尔拉说,“‘刀王故居’自今年6月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一万余人次,我们通过实地对英吉沙小刀、特色手工艺品等展示、售卖和网络平台销售,销售总额达到80余万。我们还大量收购周边小刀合作社和个人制作的小刀,带动英吉沙小刀产业的发展和创业就业,拉动英吉沙旅游经济的发展。”

  随着英吉沙县“非遗小镇”项目的全部完工和刀王故居的开门迎客,英吉沙小刀在新时代绽放出了更加迷人璀璨的光芒。英吉沙这个拥有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朴厚重的小县城,也已成为南疆新的旅游观光和网红打卡地。

【来源】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xinjiang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