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村频道 > 基层聚焦正文

江西万安:探索乡村产业“三方得利”共富模式

【时间】2022-10-28 15:12:22  【阅览】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 门路,为乡村振兴找出路。万安县围绕建设共富共享美好生活 实践区,聚焦产业共富、发展共享,创新推进乡村产业企业、 集体、农户“三方得利”共富模式,着力打破农村产业发展看 天吃饭、散弱低效、利益截留、要素短缺等瓶颈制约,推动农 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奋力探索一条先富带后 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一、 “三共”闯出新路径 (一)聚焦产业共建,创新“三方得利”建管机制。针对 —2— 农村产业基础薄弱、资源禀赋不均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探索 多种类型的产业共建模式,实现产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构 建产业发展共同体。一是支部引领共建。坚持村级搭台,采取 “党支部引领的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方式,通过共建基地、 帮带销售,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联合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 推动产业由独家独户迈向规模化发展。比如,高陂镇十公里产 业示范基地,坚持支部引领、市场主体,由村集体引进龙头企 业、合作社、种植户等多元经营主体捆绑发展,总面积达 6000 余亩,现有村集体产业基地 2 个、农业龙头企业 2 家、合作社 6 个、种植大户 37 户、一般农户 40 余户。二是企业带动共建。 充分发挥企业建基地、带农户、接市场的独特优势,在村集体 统一流转农户土地、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精准引进 龙头企业联建产业基地,并通过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 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经营的“五统一分”服务 模式,实现企业和村集体、农户联动发展。比如,潞田镇下石 村通过引入龙头企业禾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 1000 亩 脐橙产业基地,带动周边 30 余户农户发展脐橙种植产业,惠及 群众 160 余人。三是集聚升级共建。针对偏远山区无资源、发 展途径单一的村,由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牵头,整合产业相近、 地域相邻的村庄资金和集体资产,采取“飞地置业”的方式与 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基地,让偏远村也有“致富产业”。比如, 高陂镇发挥省级龙头企业联正公司的示范带动作用,将高陂村、 —3— 下岽村村级产业基地交由企业托管经营,村集体年均增收约 20 万元。(二)聚焦发展共富,构建“三方得利”分配机制。二十 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该县创新推行产业发展“1+1+1”共富模式,推动村集体、企业、 农户共同参与收益分配。一是集体服务得利。鼓励村集体在将 冷浆田、疫木林、抬田地等低效田林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 等手段进行地力提升改造,并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后统一流 转,精准引进龙头企业联建产业基地。以服务群众、服务企业 为中心,主动帮助联系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资源、 劳动力等方面的问题,协调解决企业与村民之间发生的矛盾, 落实助企纾困各类政策资金,对接上级部门开展政策宣讲、技 能培训等各类活动。引导村集体以财政投入量化股权、基础设 施折资入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村集体 根据产业经营状况和参与产业管理服务水平,采取“保底收益+ 股权分红”的方式,定期收取服务费用和股权分红,使村集体 经济不断滚动增收。建立激励机制,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 干部贡献奖励,充分激发村干部投身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二 是企业增效盈利。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发展特 色优势产业基地,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 要素优化整合,扩大经营规模,在此基础上企业发挥专业优势, 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等利用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 —4— 获得产品附加值和经营效益,依托万安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和 生态优势,按照“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模式,打造绿色优 质富硒农产品品牌,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产品附 加值。江西联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有果业基地 6000 亩, 今年扩建 1500 亩,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同时通过创建“井冈缘” 硒柚品牌,获得上海百联集团百万斤长期购销合同,产品批发 单价由原来的 3 元/斤上涨至 5.8 元/斤。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吉 安市井冈蜜柚“头雁”企业。江西禾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 过在芙蓉镇龙溪村大力发展 1000 余亩富硒水稻,亩均生产成本 下降 120 余元,亩均效益从不足 300 元增加到 1000 余元。三是 农户多元获利。探索推行“五金”富农助农模式,推动农户由 流转土地得微利向流转土地得租金、就业务工得薪金、入股分 红得股金、自主经营得现金、产业奖补得奖金等综合性增收转 变。同步实施“党建+致富能力培训”系统工程,让过去的学员 变成现在的教员,推动农户由单纯增收向掌握致富能力转变。 比如,弹前乡引进专业大户,将不适合种植水稻的 400 亩沙质 田地,打造成果蔬基地,让当地 20 户农户在家门口获得果蔬种 植技术和流转土地、就业务工、自主经营“三份收入”,户均 增收 3 万多元。今年 1-8 月,高陂镇仅联正公司发放务工工资 就达 260 万元。(三)聚焦要素共享,完善“三方得利”保障机制。着重 在资金、技术、产销保障上下功夫,切实解决群众产业发展的 —5— 后顾之忧,为产业发展腾飞助力。一是出台了“力度大”的政 策包。出台《万安县 2022-2025 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扶持 办法》,统筹整合用地、财税、金融等涉农奖补资金和扶持政 策,设立规模为 1.3 亿的产业扶持和风险补偿资金池,聚焦产 业设施建设、品牌创建、农业保险等重点方向,通过以奖代补、 以补代扶、贴息贷款等方式,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村集体经 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户等产业经营主体进行普惠性资金和政 策扶持,充分调动各方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以农业保险扶 持为例,在水稻、特色林木、中药材等产业政策性投保全覆盖 的基础上,推进柑橘类水果、有机茶叶等特色产业由财政承担 50%农业险保费,全县主要粮食作物投保率达 100%,为群众稳产 增吃下“定心丸”。二是建立一支“不打烊”的服务队。整合 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等部门资源,吸纳高素质乡贤人才, 组建农业产业专业技术服务队,常态化组织技术型专家、万安 籍博士等专业人才进农村、进企业、进产业基地、进田间地头 开展技术帮扶活动,点对点解决村集体、企业、农户发展产业 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性难题和瓶颈。以视频互动、远程诊断、在 线答疑等方式开展“云上帮扶”“云上问诊”,让农户足不出 户也能学习种植技术。比如,该县组建专业农业技术服务队, 聘任 12 名“土专家”为特聘农技员,设立“许博士”工作室, 整县推进水果、毛竹、油茶、水稻等品质提升,富硒水果供不 应求,毛竹销售单价由 80 元/吨增加至 300 元/吨,油茶亩均增 —6— 效 600 元,实现效益翻番。三是织密一张“全覆盖”的营销网。 聚焦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主动对接龙头企业、知名平台,建立 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商和物流服务网络,定期组织合作社、企 业、农户参加举行电商直播带货、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等系 列活动,在昌赣深高铁冠名一组列车,为当地农特产品提供全 时营销、全季宣传、全域推介,打造了“富硒好产品、万安原 产地”“江西有好米、万安富硒米”等一批产业名片,助推农 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倍增。 二、 “三化”探寻新发展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我县乡村产业“三方得利”模式 发展势头良好,但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也碰到了一些实际困 难,存在着一些亟特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如何让闲散土地规模化发展。我县长期以来家庭承 包经营制所形成的原始状态下的承包地块分散化和细碎化严 重,存在规模化发展瓶颈。大部分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 营的传统模式,土地流转难度大,很难形成种养大户、龙头企 业,形成产业基地。在当前农产品市场竟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 小规模生产农户自身销售的成本很高,价格、渠道十分不稳定, 同时小农户由于自身的力量的限制,难以对生产技术进行升级, 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如何整合撂荒闲置零散土地,让土地在“化 零为整”集约化经营基础上实现机械化和经营规模化? (二)如何让低效用地效益化发展。我县是农业大县,也 —7— 是农业弱县,农业主导产业低值低效一直是万安农业产业的“发 展之难”。一方面受劳动力转移及低效土地的影响,一些乡镇 (特别是上乡片)土地利用率不高,水稻大部分只种一季,油 茶、水果、毛竹等后续管理粗放,基本上“靠天吃饭”。特别 是我县的“两江”(赣江、遂川江)沿岸,有着大量的沙壤地、 抬田地,这些田地种植农作物产量低,几乎成了荒地;另一方 面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后,疫木清理是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关键 一环,清理后的荒山如未及时科学引导与区城统筹治理极易造 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生态问题,从而转为非林地 造成严重的后果。如何采取措施向冷浆田、沙壤地、疫木林地 等低效田地要潜力,使之效益最大化? (三)如何让三方得利常态化发展。一方面受疫情危机影 响,乡村企业面临外需萎缩、贸易保护、国内竟争、社会问题 等多方压力,盈利水平呈下降态势,部分行业的利润甚至已接 近临界线,加上投资乡村产业多数回报周期长,总体获利不多, 保持特续投资热情遇到新情况,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参与乡村 产业的积极性和投资能力。另一方面乡村产业合作项目结构单 一。大多数乡村企业主要在我县投资柑橘类种植较多,开发利 用农村资源、培育支柱产业、农民转移就业等项目偏少,村集 体经济壮大和企业发展的项目更少,达不到资源的优化组合及 三方共贏。三、质效并行贏三方 —8— (一)探求向高标准农田问效。通过探索“三方得利”共 富模式,由政府牵头完善基础设施,至目前我县已完成 18 万余 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项目区内全面实现了“田成方、路畅 通、渠配套、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生产新格局,农田 有效灌溉率达 90%以上,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耕作条件显著改 善,土地租金普遍提高 50-100 元/亩,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 率,增加了收益。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得到了显著 提高,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起到了应 有的基础性作用。土地承包者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经济、 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提高。比如,芙蓉镇龙溪村抢抓连片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集中收储流转农户土地,引进市级龙头 企业禾天下发展水稻种植产业,建成千亩富硒水稻产业基地。 (二)探索向低效田地问质。通过探索推行“三方得利” 改革,不断优化改良耕作方式,由双季稻种植为“稻—菜”或 “稻—菇”轮作模式,由种植一般水稻改为种植富硒稻等,有 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最大程度增加了农业产业生 产效益;通过整合县、乡农林技术力量,按“让专业人做专业 事”的原则,设立农林技术专岗,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开展 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解决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产量和品质等 关键因素,全面加快了乡村产业效益化发展;引入公司和能人 大户来盘活经营,多方合作,让村级产业基地焕发生机。窑头 镇通津村针对滩涂地保水保肥能力差、种植粮食作物效益低下 —9— 的问题,对滩涂地进行统一整治和沙改土治理后,引入福建客 商组建万泉蔬果合作社,建立万泉蔬果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萝 卜、红薯等蔬果作物种植,先后获批省级示范合作社、大湾区 “菜篮子”生产基地,实现“千亩荒滩变绿园”精彩蝶变。顺 峰乡石富村利用占地 25 亩低效田地与江西农大、省农科院达成 科技合作协议,由农大食用菌科研团队对食用菌产业进行技术 指导与科学研发,现场教学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 题,实现农技服务无缝对接。村集体以每年 1000 元/棚的标准 将产业大棚委托企业托管经营,并通过自主经营 16 个大棚,年 均增收 6 万元,带动 150 多户群众参与食用菌、大禾米等产业 原材料种植,户均增收 5000-10000 元。 (三)探寻向林下经济问道。万安县始终坚守“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创新思路、精准施策、科学治理, 精心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整治工作,探寻林下经济发 展之路。通过村集体引入企业科学合理的利用可用林地,生态 化、高效化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建立充满活力、功能完备、结 构合理的乡村产业体系,把昔日的松材线虫病“疫木区”打造 成“风景林”“生态旅游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 式现代化。 (四)加强与乡村企业合作。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加大政 策扶持的基础上加强载体引导,拓宽三方合作领域,切实改变 乡村企业深层次的全方面合作项目少的现状。
就当前我县来说  ,要善于总结工作载体引导乡村企业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充分 利用开发农村的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农村高效生态 农业、“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业,提升农村产业层次,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活做强农村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对城郊村,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开发村集体土地,根据周边产业 特点,发展三产或建设标准厂房,以双方互利的形式,拓展企 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民就业转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其次, 以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为载体,充分利用乡村企业的培训资源, 与村(居)委会建立长期稳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合作关系,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产转业,形成三方紧密结合的价值链、 利益链、组织(服务)链、产业链的有机统一。(郭庆) 
【来源】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hehuian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