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频道 > 公益书画正文

走进国歌诞生的地方

【时间】2019-07-12 12:12:15  【阅览】

分享:

2019年小署,斗指辛。阳光明媚,气温不高,实在是夏日非常难得的好天。

我们抚顺作家协会的十二名文友分乘三辆车奔向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乡,开展为期两天的文学采风活动。前面是马平老师领路,后面是王俊福老师压住阵脚,我们车在中间,第十四文学活动组组长朱连升开车,还真有点儿小车队的阵势。小车队放着高速公路不走,走的是原来的老路。可这老路并不老,维修的还真不错。在平坦的柏油路上,一路顺风,稳稳的前行。坐在车里,我感觉有点儿激动。因为我下夜班,活动时间延后了一小时,连升组长专门开车到单位门前接,我才好不容易赶上的。今天我们要去一个非常神圣久已向往的地方,我不想错过。


那是经过多位权威专家考证,政府有关部门考察认定,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地方。
透过车窗,绿水青山缓缓向后流过,好像在看电影,一个个清晰的历史画面出现在眼前。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九日,孙铭武、孙铭久、孙铭宸、张显铭、李栋材等诸忠烈之士,不忍山河破碎、万姓罹灾,呼召四百壮士,毁家纾难,揭竿而起,于小苏河村虫王庙歃血誓师,建号辽东血盟救国军,高唱《辽东血盟救国军军歌》,我东北民间十四年抗战星火,就此燎原。

歌曰: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去唤醒全国民众!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起而杀敌!

起来!起来!我们要团结全国民众,去战斗!战斗!战斗!
时有剧作家名田汉者,闻此曲,涕泪交流,悲不自胜,深叹神州板荡、外虏凶残,深佩热血义士慷慨救国,遂慨然命笔,以此曲为蓝本,为电影《风云儿女》作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再由音乐家聂耳重新编曲,即今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也。伟大国歌由此而鸣。

八十八年过去,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新时代,日益强大起来;我们每天都听国歌唱国歌,还能记起当初唱响国歌的先烈姓名吗?还能找到那个唱响国歌的地方吗?我们应该追寻到国歌的源头,永远牢记心中。
我还沉浸在深深的思索中,车停了。清原满族自治县林业局长方江涛、青山局局长刘胜利等着我们。带我们走进大森林,详细讲公益林的种植和林间刺嫩芽等经济作物的养护,松毛虫等病虫害的防治。使我们这些林业知识贫乏的“城里人”,对大森林养护和林业人的艰辛有了点儿了解。
听他们介绍,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植树造林。清原已经建设成沈抚周边城市群的“绿色生态屏障”和“清水之源”, 实现了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每公顷蓄积分别由2006年的2520万立方米、70.8%和92.4立方米/公顷,增长到2017年的3060.3万立方米、71.2%和99.8立方米。清原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老百姓靠山吃山,种植刺嫩芽等作物和养殖过上了好日子,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看着两位局长的动情的讲述,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爱的深沉,正是有了这深深的爱才创造了清原林业的辉煌。
中午,我们到了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液晶屏幕显示负氧离子浓度15000,好家伙,我们沐浴在多么清新的空气中!这还是中午,不是最好的时候。参观了感应台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在标本室,看到树木年轮切片特别是虫娥标本,我组美女夏颖丽何艳玲大呼“太美了,没见过”,大为惊叹。十几名工作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里,进行观测数据标本采集等科学研究工作,守护着清原的绿色。两位局长也都曾是这里的一员。看着给我们讲解的工作人员一张张青春充满朝气的脸庞和先进的设备,我们相信,清原林业有传承,一定会越来越好。

我们到了小苏河村的刘家小院。名叫小院,实际上是背靠青山,绿叶环绕的山庄,还真有点北方农家的气派。拾阶而上,是一个頗有满族风情的大四合院。
我们迫切想找的国歌诞生的地方,就是这刘家小院。院门左边菜地边,立了一个不锈钢材料制作的红色广告牌,有简单的介绍。这和我的想像有巨大的反差。这么重要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应该建个纪念馆,把国歌有关的史料展示出来。应该建个高大的纪念碑,把国歌的歌词刻上。这里应该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虽然历经八十八年的岁月,当年的虫王庙已不见踪影,打响十四年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壮士已经远走,但我们永远不能忘,在这里,他们发出了中华民族的不屈呐喊,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我在小苏河村走走。这里原来叫大苏河公社大苏河大队小苏河小队,是我大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插队青年点。那时他们的生活很苦,干一年活儿挣的工分仅够口粮钱。只有过年回家的时候,能带几张大煎饼和粘火烧。要不是后来回城,大哥差点儿就在这里扎根落户了,好像成为农民生活会好一点儿。听大哥讲青年点儿的事,我曾经忍不住掉下眼泪,嚎啕大哭。也许是当年实在是太艰苦了,不忍回望,大哥再没有回来过,但是时常和我聊起这个地方。青春的岁月永久难忘,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我来到这里,试图找点儿过去的痕迹,可是走遍全村,家家是大院红顶瓦房,人畜兴旺。
看到这里特有一种车叫“四不像”,不像卡车,不像拖拉机,不像摩托,不像客车吧,反正是几种车的优势组合的到一起的车,特别实用,在忙着运材料,又有新房落成。唯一找到一座大石砌的老房子,已经废弃,断墙残壁,房子的左边“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白色标语依然清晰可见,问村民说那是原来的粮库。路边还有一座小点儿的石屋,保存完好,“毛主席万岁”几个大字依然可见,可村民已不知道那是建于何年做何用的了!
我想起了画家郑瑞芬的那幅画《老房子》,破旧的泥草房,院墙已倒塌,几只鸟儿在盘桓,满满的留恋。我想,无论盖了多少高楼大厦洋房别墅,老房子都不能忘。因为那是我们曾经的家,留下我们的奋斗足迹和美好时光。这里也要成为旅游景点了,人们来不只是看新时代新农村新景色,还是要看一些历史的印迹。小苏河不仅留得住绿水青山,还要留的住乡愁,成为有特色的地方,这个老粮库、老屋子应该有故事可讲。

晚餐很丰盛,有烤卤猪,熏兔,笨鸡炖蘑菇,小豆腐等满满一大桌,配上刘家小院自酿的好酒,还有大煎饼,真的是好吃的很啊!我们开怀畅饮。
夜幕降临,刘家小院就是个开放的大歌厅。皓月当空,凉风习习,心情大好;啤酒饮料,瓜果飘香,灯光音响。我们放声歌唱。
《青藏高原》《敬爱的毛主席》、《中国人》、《那年我们十九岁》……,开心歌唱了一首又一首。歌声在夜空飘荡,心儿飞向远方。从来没有这么任性放肆狂野的歌唱,从来没有如此激情燃烧心潮澎湃,从来没有嗨歌到这个高度,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在国歌诞生的地方,浑身充满力量,怎么能不放声歌唱。
情绪一直在亢奋中,加上火炕热乎乎的,我没睡好觉,四点多就被大公鸡叫醒了。天刚微亮,还是淡淡的青色,乡间的早晨开始了。我在门前的水池洗把脸,就和张健老师一起向刘家小院后面山上进发。

天一点儿点儿的放亮,路边的叫不上小黄花娇羞羞的开放,空气湿润清新,忽然之间有鸟儿飞起,叫声清脆,非常好听;小树丛中一阵扑楞楞声,轻轻抖动,只见一群鸡在穿行,眨眼就没了踪影,这就是散养的鸡啊,跑的好快。
到达山顶,见两个山头用围网封住,路口有门还加了锁。这应该是养兔场了。放眼望去,满山的绿色掩映中,近处会看见一个个白色的小点儿,好像会动,应该就是白兔。兔场的主人薛大哥给我们打开了门,我们得以近距离喂兔子还能摸摸兔子,原来放养兔也不太野性,不光有白色的,还有黑色和灰色的,只是远了看不到罢了。薛大哥很健谈,他说这山里养了几千只兔子,上千只鸡,去年收入几十万,充满了自豪。我们也被他的快乐感染,开心的聊个不停。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真快。吃过早饭,我们要走了。每个人都依依不舍,在红色纪念牌前留影,合照、单照、换手机照,就是要记住这片热土,记住唱响国歌的地方。我们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重任在肩。以笔为犁,讴歌新时代,我们必须努力。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的九十八周年纪念日前夕,抚顺作家协会协会顾问马平和第十四文学活动组长朱连生组织的这次采风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公益书画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