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龙江 > 黑龙江新闻正文

牛!龙江智慧助力“水立方”变“冰立方”

【时间】2022-01-10 10:17:44  【阅览】

分享:

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黑龙江讯: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上,曾惊艳世界的奥运场馆“水立方”将变身“冰立方”,作为冰壶等项目的比赛场地。这也是世界首个实现“水冰转换”的场馆。从柔情似水到刚毅如冰,哈工大多项创新技术助力“双奥”场馆华丽变身。

水立方,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之一,游泳运动员曾在这里打破了21项世界纪录,被称为世界上最快的游泳池。如何在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础上,不破坏游泳池“一砖一瓦”,实现场馆的可持续利用?北京成功申办2022冬奥会后,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通过可拆卸结构在游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让水冰能够自由转换。作为这一方案的主要设计实施单位,从2016年起,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钢木学科张文元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开始了一场从零到一的较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张文元:
没有先例,只能自己摸索,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包括它的变形、承载力、自振频率,这些指标我们都一一对比。

从木箱、铝板到混凝土支撑面板,从脚手架到钢结构支撑体系,团队经过近三年的反复比较斟酌,最终薄壁H型钢和轻质混凝土预制板的搭建方式,得到了国际冰壶协会的认可。然而,在装配过程中,新的问题出现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张文元:
泳池里面是不平的,为了排水方便是带坡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一套调节柱子标高的装置,可以粗调,可以精调,一毫米也能调,能够很好地控制它的平整度。

终于,由2600多根钢构件和1500多块混凝土预制板支撑起的冰壶场地惊艳亮相。为了保障它的平稳运行,设计团队还在钢结构中安装了功能各异的传感器,它们就像人的触觉神经,用来评估场地各项性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丁勇:
主要测量结构体系的反应,还有环境的温度,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比赛舒适度。

曾经的“水立方”环境高温高湿,变身“冰立方”却要求低温低湿。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哈工大建筑学院陆诗亮教授团队经过大量筛选对比,将一款经济实用的PVC材料放置在水立方的膜结构顶棚,就像安装了一幅特殊的“窗帘”。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陆诗亮:
可以有效规避掉太阳光中的红外线,避免它对冰场的直射,同时冰面上有一个冷辐射,可以被这层薄膜反射回来,温度控制在一个理想的状态。
“绿色、节能、可持续”的理念是北京冬奥会场馆改造的核心主题,也是哈工大建筑学院科研团队的攻关方向。他们承担的“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针对水立方赛后智能化可持续运营进行研究,构建首例大数据支撑下的游泳及冰上场馆运营数据库,攻克了双奥场馆智能化可持续运营关键技术。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 【作者】
【责任编辑】heilongjiang01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