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以下简称崇左片区)、防城港协同发展区,依托金融机构,聚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构建普惠金融、跨境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五大体系,系统性破解边境贸易发展瓶颈。
主要做法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破解边民融资困境
针对边民融资困境,崇左片区创新突破传统抵质押限制,推出“桂边贷”“互市贷”“惠边贷”等边贸专项融资产品。通过构建边民信用评估模型,将互市贸易流水数据纳入授信体系,有效破解“小额高频”融资需求困境。
跨境金融提质增效,打通税费支付堵点
崇左片区创新关税支付服务,通过将法人账户透支功能嵌入海关税费电子支付流程,实现自动融资、税费网付与汇总征税担保一体化,使税款支付效率提升至分钟级,货物通关时间节省一半。
防城港协同发展区联合桂林银行,结合沿边口岸贸易结算、携带现钞出境旅游消费等越南盾现钞应用场景,探索研究货币跨境流通优化机制。
科技金融赋能产业,激活边境科创潜力
崇左片区推出“商标专利权质押+桂信融+桂惠贷”融资模式,提升贷款抵质押率上限,帮助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桂融“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1.35亿元,吸引银行、券商自营等各类金融资源参与投资广西边境科技产业,首度实现广西自贸试验区与全国公开市场的联动。
绿色金融引领低碳,打造沿边生态体系
聚焦绿色产业融资短板,创新构建沿边生态金融服务体系。
崇左片区设立沿边绿色专营机构及服务专柜,通过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工具定向支持环保设备制造等低碳产业。
防城港协同发展区创新推出全国首笔“零碳”跨境调钞服务,以碳抵消技术实现押运全程碳中和,首次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跨境金融领域。
数字金融重塑边贸全流程,构建高效协同新生态
崇左片区创新实施边民白名单准入机制,精准标识互市贸易主体并建立可溯数据链,推广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结算,实现跨境资金流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业务办理时效提升70%;
防城港协同发展区建立对越金融监测分析、业务合作及机构互访三大机制,打通本币结算、反洗钱等跨境协作堵点,形成“境内流程优化+跨境机制衔接”双轮驱动格局,全面赋能边贸“数据可溯、结算高效、合作深化”的新发展生态。
机制创新突破壁垒,畅通边贸结算路径
防城港协同发展区首创边贸代理人付汇模式,解决报关与付汇主体不一致问题;创新“飞地结算”机制,节省峒中口岸边民3小时往返时间,实现峒中口岸(含里火通道)的贸易主体就近结算。
首创性
首创“零碳”跨境金融,打造绿色边贸新范式
防城港协同发展区落地全国首笔“零碳”跨境调钞金融服务,通过碳抵消技术实现押运全程碳中和,为碳金融与跨境金融融合提供全国样板,推动绿色理念深度融入东盟货币流通机制建设。
首创跨境金融服务中心,构建东盟服务前沿阵地
全国首个边境口岸境外来宾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东兴)启用,集成数字人民币体验、跨境结算等服务,实现“入境即享”金融便利化。
首创互市贸易“全链条”改革,破解边贸堵点
崇左片区创新推出三大机制:
⭐支持专业进出口企业代理边民参与互市贸易;
⭐突破“谁进口、谁付汇”限制,疏通代理人付汇通道;
⭐开放全币种结算,为促进口岸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模式、新思路。
首创“飞地结算”机制,延伸金融服务半径
建立东兴银行与周边银行“单证互认、手续费共享”合作模式,实现就地提交、就近结算。
入境人员在全国边境口岸首个境外来宾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办理外币兑换业务。
实践效果
边境贸易规模跃升,边民共享发展红利
2024年崇左片区互市贸易成交额达85.5亿元;边贸合作社全年分红1115.24万元,约2.41万名边民获益。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约700亿元,片区重点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45.64亿元。
绿色金融成果显著,跨境合作树立标杆
“零碳”调运模式获碳交易所认证,绿色贷款与债券重点投向环保产业。截至2024年末累计调运人民币超2亿元、越南盾调运超1400亿盾,解决边境现钞难题,助力经贸文旅复苏;创新绿色金融服务,首创“零碳”现钞调运模式,通过“绿钞”兑换促进低碳旅游,构建现钞“流出—流入—兑换”循环体系。
金融服务覆盖扩面,中越资金融通提速
广西累计设立3家市级分行、48家县域及社区支行、299家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服务边境居民近39万人;防城港辖区内4家银行与越方机构签订跨境结算协议,29个银行网点支持23种货币兑换。
创新模式全国领先,沿边经验辐射东盟
开展全国首笔代理人付汇业务、建立首个数字人民币体验中心等举措,为边境贸易规范化提供样板。2024年,东兴境外来宾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启用,越南入境人员可“一站式”享受境内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