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北海协同发展区积极响应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政策号召,针对传统口岸监管模式下通关效率低致使货物通关耗时久、成本高等问题,创新推出“电子卡口新模式”,加速北海港口岸铁山港区石头埠作业区2#泊位(以下简称国能码头)对外开放进程。
国能码头智能卡口
创新电子卡口模式,实现智能高效监管。在国能码头试点设置电子卡口系统,打通查验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实时信息共享与精准比对,彻底改变传统人工监管效率低、流程繁的弊端,货物验放速度显著提升,为口岸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构建"四通"联动机制,凝聚口岸开放合力。构建"站位相通、信息互通、渠道畅通、协作沟通"服务机制,通过跨部门联席协商平台,系统解决监管用房不足、区域划分不合理等瓶颈问题,实现口岸建设与监管需求的无缝对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推行挂牌督办机制,破解工程建设梗阻。将码头开放纳入市级重点督办事项,实施"工作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进度表格化"管理模式,组建专班攻克施工图调整等技术难题。针对机构改革后"一关三检"设施新规,协调多方同步优化设计方案,保障项目合规快速推进。
新模式下实现实时数据传输与比对,解决传统监管方式无法满足的即时性需求;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部门间协作沟通,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智能化系统的引入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错误率,提升整体作业效率。
全流程无纸化改革,跑出通关加速度。推行边检业务"线上申报+容错办理"模式,实现申报、核验、放行全程无纸化操作,同步配套"24小时不打烊”“随到随检"服务,人工制卡、刷卡等线下环节全面取消,真正践行"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理念。
智能监管精准预警,筑牢国门安全防线。构建海关智能监管系统,通过数据实时传输与自动比对技术,建立可疑人员及物品动态报警机制,卡口通关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智能验放,进港查验时间由30分钟压缩至2分钟,整体通行效率提升25%,监管精准度和响应速度同步跃升。
AI赋能无人验放,打造智慧物流样板。运用AI自动识别与数据分析技术,打造智能卡口系统替代人工核查,车辆通行时间从8分钟缩短至20秒,实现物流监控全程无障碍、全透明,形成"秒级响应、智能分流"的港口物流新范式。
国能码头通关作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