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地方通讯正文

小天地折射着大变化 ——中国塔吉克非遗刺绣展示馆和特色美食长廊侧记

【时间】2023-03-28 15:43:16  【阅览】

分享:

  喀什日报记者 霍 然

  近年来,塔什库尔干县依托丰富的民俗文化、高原风光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引导农牧民把非遗推向市场,把美食变成商品,尤其是抓住节庆时节,大力展示和推销。“迎春节”这天,记者见塔什库尔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里的中国塔吉克非遗刺绣展示馆和特色美食长廊,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刺绣产品鲜艳夺目,各种美食脍炙人口。

  图为:瓦恰乡夏布孜喀村的马哈吉克·达尼教村民学习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手艺。霍然 摄

  塔吉克族刺绣历史悠久、技法多样,不过,它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在于丰富多采的图案,以及这些图案所承载着的文化内涵。高原上,太阳、雪山、冰川、深谷、高山草场、火、鸟、兽等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女人们刺绣的图案和灵感。太阳象征着光明和生命,火也是光明,在塔吉克族人心中能治病、除魔、净化人的心灵。因而,塔吉克族的刺绣品多有太阳、火坛的图案,还能看出鹿角、牦牛角、鹰爪、花儿、花瓶……经过艺术加工,便成为精美的艺术品。由于高原生存环境色彩单调,塔吉克人喜欢用丰富多采的色彩渲染生活的气息气氛,衣服、帽子、枕头、靠垫、坐垫、桌布处处都少不了艳丽色彩的刺绣。

  “这么多的刺绣品不光色彩漂亮,还构思巧妙,我细看了图案设计的意思和绣法,很受益,也深深爱上了塔吉克族刺绣!”观看了帕米尔高原的引水节和播种节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方室主任、研究员毛巧辉走进中国塔吉克非遗刺绣展示馆,边欣赏,边赞叹。

  记者见中国塔吉克非遗刺绣展示馆馆长古丽白给木·夏夏和40余名刺绣手艺人,在展厅里热情向游客介绍她们的1000多种产品,讲解着绣品图案的寓意,不少游客购买了实用的沙发靠枕刺绣套、刺绣裙装和帽子。艾热卡亚·巴依克初中毕业就跟她妈、她姐学刺绣手艺,在农村摆地摊卖过自己的绣品,在县城开过刺绣店,2016年以来,她和4名妇女合伙在县城开了家刺绣合作社。“县城的塔吉克族年轻人都来她们的合作社买婚服,她的收入并不比我少,我大女儿每年1.5万元的大学学费都是她用自己的手艺挣来的。现在,我很支持女人靠刺绣手艺挣钱,一有时间就到她们店里帮忙。”艾热卡亚·巴依克的丈夫都夏木·热孜克自豪地说。

  “我们瓦恰乡有网红盘龙古道,乡里不少人家吃上了旅游饭、挣上了旅游钱,经营旅游业的家庭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随着来我们乡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刺绣业在手艺人马哈吉克·达尼的带领下也慢慢发展起来。”靠刺绣手艺脱贫致富的瓦恰乡夏布孜喀村手艺人拉吾赞·阿布都克里木对记者说。

  图为:游客对塔吉族花帽爱不释手。 余思民 摄

  瓦恰乡夏布孜喀村的马哈吉克·达尼是名残疾妇女,不光依靠刺绣手艺让自己家摆脱了贫困,还教村里18户妇女刺绣手艺,带领她们靠勤劳的双手、靠手艺走上了致富路。“马哈吉克·达尼带着我们大大方方地到游客多的地方推销手工刺绣品,并将我们的刺绣品放到酒店、宾馆,帮助我们联系订单,只可惜这次她生病了,没能来到刺绣展示馆。”瓦恰乡夏布孜喀村另一手艺人买丽开·朴先比向记者介绍她们身残志坚的领头“羊”。

  走出非遗刺绣展示馆二十余米就来到了高原特色美食长廊,粗粮手工馕、无酵面大饼、青稞面大饼、豌豆面大饼、曼头、卷饼、面条、美味小圆饼、酥油茶、酥油奶糊、烤羊肉、烤牦牛肉、烤包子、抓饭、薄皮包子尽收眼底。不少在农村经营旅游业的农牧民和在县城开饭店的老板来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抓住“迎接节”这里赛马、叼羊、马球等体育赛事活动多、人多时机,在特色美食长廊出售自己的拿手美食。

  图为:游客在中国塔吉克非遗刺绣展示馆里欣赏手工刺绣品。余思民 摄

  “过年第一天,我在这里光卖烤羊肉、烤牦牛肉就收入500元,我争取活动4天时间挣两千多元。”瓦恰乡农民哈吉克·阿西胡加以勤劳挣钱的方式过“迎春节”。

  喀什大厨师张建新也在品尝塔吉克族的美食。“高原旅游旺季就要到来了,塔吉克人主要以面食为主,塔什库尔干技工学校聘请我教经营旅游业的高原农牧民炒家常菜,以满足天南地北游客的口味。”

  春江水暖鸭先知。看似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非遗刺绣展示馆和特色美食长廊,这不大的天地里却蕴藏着很多致富的先机,折射出高原人家比学赶超的精神风貌和市场意识的增强、思想观念的变化。

【来源】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xinjiang

分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