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越边境的东兴口岸开放以来,数以万计的越南患者从东兴口岸入境东兴市求医。然而,跨境医疗救助曾面临救援沟通机制不畅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防城港协同发展区(简称防城港协同发展区)创新推出“1369生命直通车”“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创设无障碍沟通联系氛围、常态化开展医学救援联合演练”的“一通三联”举措,联合中越两国多方力量,打造首个跨国医疗救助品牌——“1369生命直通车”(以中越友谊大桥国界碑号命名),构建了一条高效的国际紧急医疗救援通道,有效破解了跨境医疗的“堵点”。这一改革不仅提升了医疗救助效率,还成为中越健康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彰显了两国“与时间赛跑,为生命让行”的共同信念。
东兴边检站工作人员为一名在越南旅行时摔伤的中国公民开通“1369生命直通车”,提供通关便利(2024年3月11日摄)。新华社发(黄浩铭 摄)
开通专属绿色通道
为了解决口岸管制严格导致的接诊延误问题,中越双方共同制定了《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出入境紧急救助工作机制》,并与边检、海关部门签订协议,建立符合卫生检疫要求的24小时快速通关绿色通道。通过这一机制,危重患者可以采取预约服务、简化检查等措施,实现“即到即走”,彻底解决了“因关受阻”的困境。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
东兴市人民医院作为跨境医疗服务载体,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开辟“河内—广宁—芒街—东兴—南宁”跨国救治转运通道。通过人才共享、技术支持和同质化管理,提升东兴市医疗软硬件设施,筑牢东兴市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网。
创设无障碍沟通联系氛围
为解决语言障碍导致的医疗信息误差,东兴市人民医院组建“1369生命直通车”双语服务队,组织院内10余名精通越南语的医护人员24小时在岗,提供精准引导与沟通服务。
常态化开展医学救援联合演练
常态化开展跨国医疗演练,强化中越双方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展现了两国边境城市的友好合作形象。
打造我国边境首条跨国救助通道;畅通无障碍转诊绿色通道。东兴市人民医院设立“1369生命直通车”组织管理机构和国际救援医疗部,专职管理跨国医疗救助服务,确保外籍患者可顺利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快速通关实现“零延误”。
在“一通三联”模式下,外籍及境外经商、旅居患者均可通过“1369生命直通车”快速通关。自创建以来,已累计救治600多名外籍患者,充分展示了中越两国合作互利共赢的成果。
医疗能力迈向“省级标准”。
在“一通三联”模式下,东兴市人民医院与上级医院实现资源深度共享,外籍患者可直通自治区级医疗中心,救治成功率与服务质量双提升。
双语服务传递“邻邦温度”。
中越双语服务队有效减少了医疗沟通障碍,使跨国医疗合作氛围日益融洽。通过常态化联合演练,边境地区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迈上了新台阶,为区域公共卫生安全注入了强心剂。
这条跨越国界的“生命直通车”,不仅是一条医疗通道,更是中越友谊的纽带。它以创新实践书写了跨境医疗合作的新范本,为“健康丝绸之路”建设贡献了边境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