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资讯 > 社会民生正文

“叮当响”的喀什手工铜器艺术

【时间】2023-08-03 15:15:31  【阅览】

分享:

  “叮叮当,叮叮当……”7月26日清晨,走进新疆喀什古城塔西巴扎路,到处是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一位年迈七旬的铜器匠人专注于自己手上的动作,嘈杂的环境、涌动的人流对他并没有什么影响,他一锤一锤地敲制着一把铜锅。这位匠人正是喀什手工铜器的第五代传承人马木提·赛来。

  马木提·赛来正在制作铜器。喀什日报记者阿布都卡地尔·阿巴斯 摄

  马木提·赛来从事铜器加工已有57年,在喀什古城大街小巷,到处都有他的徒弟。“我培养的徒弟很多,现在从事铜器加工的就有20多人。”马木提·赛来自豪地说。

  喀什曾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商贾的会聚地、货物的集散地。这座南疆老城弥漫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商贩们的吆喝让喀什大街小巷变得更热闹、更有活力。无论何方来客,只要进入喀什,就会立刻发现“她”与众不同,而铜器,正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点。

  马木提·赛来的铜器店虽然不大,但成品不少。茶壶、铜盆、铜锅、铜碗、铜花瓶……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精美铜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每天除了打理店里的生意,大部分时间马木提·赛来都在自己店铺门前打造各种铜器。

  “我爷爷、我爸爸吃了许多苦、流了很多汗才学好这门手艺。我学的时候,爸爸要求很严,从剪铜皮开始,到敲铜器、焊接、镀锡、镂花等工艺,一样一样都要认真地学,不能马虎。现在你看到店里的展品,都是我干了几十年后的东西。”马木提·赛来指着身后的一排排铜制品说道。此刻他脸上挂满了喜悦,他那明亮的眼神充满了对“铜宝宝”的热情和自豪。的确,马木提·赛来的家族世代靠制作铜器为生,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制作铜器的手艺,13岁学成出徒,做铜器已有57年了。

  刚说完,马木提·赛来左手扶着铜板,右手拿着特制的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来一块铜片。“铜制品主要用红铜制作,全靠手工打制而成。”马木提·赛来用钳子把剪下来的铜片放入炉子,笑眯眯地说。

  喀什铜器。

  制作铜制手工艺品,全过程不用图纸、不用模具,全靠手艺人的经验。“打型是制作铜器最重要的过程,整个铜器的造型都需要用锤子一点一点敲打出来,初步成型之后,铜器需要经过一次淬火。然后是打磨、装饰……”马木提·赛来一边操作一边解释。喀什铜制手工艺品花纹一般都是植物的花、叶、藤;技法有凸雕、凹雕、刻线和镂空,加以几何形纹饰做陪衬。

  马木提·赛来每天会这样不停的敲打上万次,把铜片变成铜锅、铜勺、铜盘……将一方铜板变成一件精美的器皿,是马木提师傅最有成就感的事,对于自己的每件作品,他也都是精益求精,从不将就。

  “这些铜器都是纯手工制作,这把铜锅一天就能做好,这套茶具雕刻要花功夫,所以制作需2到3天。”马木提介绍道,“近几年,来喀什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我靠一身本领,每月能挣6000多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坚持,源于热爱。一把锤子,一根铁钎,马木提·赛来就这样每天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手工铜器作品。几十年前,这些铜器都是当地百姓日常所用的厨房用具。后来,因它们手工精美,富有民族特色,深受游客喜爱,慢慢成为珍贵的收藏品,被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购买收藏。2021年,喀什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被列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实了喀什铜器作品的收藏价值。

  千百年来,像马木提·赛来一样的一代代匠人们用他们的双手延续着铜器工艺,也用他们的信念,坚守着这份文化。 (来源:喀什日报记者阿布都卡地尔·阿巴斯 古再丽努尔·玉素甫)

【来源】中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xinjiang

分享:

相关阅读